这一年的青春 我把它留在四川
今年的5月12日,是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来自四川的声音,是最震撼我们灵魂的声音。
浙江在线04月30日讯 (通讯员 谈铮渭 陈戈)早晨8点30分,章姗姗(下图左四)准时到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卫生局上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章姗姗是湖州师院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也是学校去年“两项计划”的6名志愿者之一,她和另外五名毕业生都被分配在重灾县石棉县,志愿服务灾区重建,他们已经工作了近一年。
去年7月中旬,章姗姗和她的队友们到达石棉县时,石棉当地还有自发性地震,在后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就经历了好几次。“石棉的地理位置跟北川差不多,处在三个地震断裂带上。去之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经历时心里还是有些发虚。后来想,反正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嘛,就继续干活。”说起经历的余震,章姗姗已经云淡风轻。
在四川“5·12”特大地震及“6·18”石棉自发性地震中,石棉县卫生局下属的各级卫生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去的时候,看到一片片废墟,心就揪了起来,能够想象地震来临的瞬间是怎样可怕的场景。”章姗姗参加了为灾民建房的工作,看到灾民们住在简易塑料棚里,非常心酸。“当时,我就觉得,自己能多出一份力,早一分钟把房子建好,心里就多一点安慰,哪怕我的作用只有一点点。”在这一年里,从第一眼看到灾区的景象到恢复重建,到现在的安居生活,石棉的变化融在章姗姗的眼里,也烙印在她的心里。
去四川前,章姗姗参加了安吉县的教师招考,并取得了笔试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去西部当志愿者和留在本地当教师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当时的想法是到西部去锻炼自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章姗姗在石棉县卫生局主要做的是文秘工作,刚去时对地方话一知半解,使工作沟通成了难题。“石棉人不怎么讲普通话,过语言关就要多留心听,听得仔细也就能揣摩个大概。听多了讲多了,我说话都有点川味了。”每个新志愿者打电话给各乡镇卫生院院长时,总要附上一句:我是浙江来的志愿者。不然对方以为是搞推销的,但章珊珊却无须自我介绍,院长们很快就能从半普通话半四川话的口音上辨别出她志愿者的身份。
“作为一个新手,服务单位印象最深的是你的工作态度。抱着‘我过来是给你们服务的’的想法是不行的,要把自己真正当成这个单位的人,要为单位做好工作,这样一来,同事就都会帮助我们适应。”章姗姗开朗的性格、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给卫生局的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她很快融入了工作环境。“来四川志愿服务,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在这里工作很快乐,感受到了另一种活着的方式,为国家我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对自身,这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章姗姗感慨说。
在四川工作地一年中,她也想过家。有一次,章姗姗参加一所小学的节目排演,帮助排练一个由留守儿童表演的诗朗诵《送给爸爸妈妈的歌》。孩子朗诵到最后语速加快,章姗姗指导他们放缓语速,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孩子们听了她的话放缓了语速,动情的朗诵最先触动的,却是作为老师的她的思乡之情。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四川的浙江志愿者们组建了自己的临时党支部,章珊珊们不仅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投入到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还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在广阔的西部,在每一个中国人都关注的四川,用自己的志愿行动践行着科学发展观。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9/04/30/015474255.shtml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7026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