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湖州日报:湖州师院创新托起新人才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0-07-20


  2010年7月20日《湖州日报》一版报道:

  连续六年就业率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今年再次主动出击,紧盯市场,瞄准质量,破解新时期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密码——
  

  7月13日下午,湖州师院生命科学学院的14名教师在院长韩志萍的带领下,冒雨赶往湖州赛尔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主动对接企业,细化学生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事宜,拓展双方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探索院企双赢的新路子。

  就在4天前的7月9日下午,湖州师院和求真学院在燕英体育馆前举行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全校39支实践团队的838名队员从这里走向全省各地。在“暑假我们打工去”的召唤下,今年夏天全体学生还将通过个人专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锻炼专业技能。

  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活动,蕴含的却是湖州师院对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动探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成功向社会输送可用之才、可堪重任之才,已成为高校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原地等待指令,还是主动出击?湖州师院人迈出了自己的求索之路。

               从做加法到学做减法

  湖州师院地处长三角腹地,东邻上海、南靠杭州、北接南京,与苏州、无锡隔太湖相望。虽然交通便利,但周围高校林立,强手如云。相比之下,作为地方高校的湖州师院并无明显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从内部来看,学校女生占比达68%以上,而女生在就业时属于弱势群体,就业工作难度相当大。

  尽管如此,过去6年里湖州师院仍然一次次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从2004届开始,连续六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名列全省同类本科院校前茅。欣喜之余,湖州师院人看到的是成绩背后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难题:签约后,学生就业质量如何?入职后学生发展潜能怎样?工资多少?学科专业就业率差别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面前的难题,直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

  “1999年升本科时,我们学校招的学生几乎100%都是师范生,所有的毕业生只有一个方向当老师。那时候我们跟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脚步学着做加法,从最初的7个本科专业发展到现在的46个本科专业。”湖州师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范丽峰认为,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非师范类大学生需求增加,对师资需求相对减少。“事实上,在做加法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在学做减法,这种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2010年我们师范类招生计划只占18%。为了调整结构性矛盾,我们还在下决心‘砍’掉一些专业。”

  做加法不容易,做减法更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从去年起湖州师院动起真格,把办学资源、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就业特别困难的专业减少招生和控制招生,并减少其办学资源。2009年5月,学校还对2008年毕业生签约率相对省同专业平均水平较低的8个专业进行专题整改。 

  在校第二次党代会上,湖州师院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构建”的改革目标和要求。今年上半年,一场长达3个月的有关“人才培养特色”的大讨论让所有参与者记忆犹新。大讨论中仅“人才培养特色”的系列座谈会就举办了11个之多,参与人员包括校内外专家学者、各类管理层面、社会用人单位、在校大学生与就业毕业生等各方人员。同时,学校还趁热打铁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在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湖州师院先后推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新专业教育质量专项行动”等措施,出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力争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框架构建。

                 路线图内学成才

  “大学就是大家一起学习。那么学什么?怎么学?……以前大多数学生学习都很被动盲目,老师也很困惑。现在每个学生到学校后都会拿一张‘大学生成才路线图’,大家一看就很明白了。”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顾永跟和老师们一起设计的路线图,起点是新生拿到入学通知书那一刻,路径是大学四年,终点是学生顺利毕业成功就业。

  年年稳居校就业率榜首的信息与工程学院,所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浓缩在这张小小的线路图上。在这张图上,学院各系按专业明确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确定核心课程和课时,专业的各个方向及方向课程、课时,本专业的公共课程、学时。根据路线图的指引,每个学生一入学就明确自己大学四年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就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成才路线图上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知道要学习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学习等。学生沿着这种线路可以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把学习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

  结合“成才路线图”,今年暑假顾永跟和老师们决定给学院全体学生加餐,开出一份“3+X”的专业实践“新菜单”。“3”是每个学生都要完成3项任务,即参加一周专业生产实践,填好一份培养方案问卷,带回一个企业技术难题;“X”则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的1项任务,从学科认知调研报告、项目申请书,到翻译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课题文献综述,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各有侧重。“线路图”加“菜单式作业”的方式,激发了每一名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践的激情。

  在艺术学院,学生同样拿到了一份“节目单”。设计精美的“节目单”内容涵盖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可迁移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的训练与培养。这份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能力培养套餐,分12大块26个小项目,每一个小项目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这种活动与提升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结合的方式,对2008级音乐教育专业的方婷触动很大,她打算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在湖州师院,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形式多样的“路线图”正在应运而生。这些颇具创意和操作性的“路线图”,让师院学生入学后就有明确定位,也帮助他们开辟可选择的个性化成才之路。

                   百万项目里练真功

  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培养入行有竞争力、入职有潜力的高质量新人才?湖州师院对工作单位好、工资待遇高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大学里就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扣上专业技能这一环,练好真本领,才能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胜出。

  今年上半年,湖州师院与湖州丰泰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举行“双百万”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此次项目合作涌现的“李祖欣团队”,是继“成新民团队”、“肖浩团队”之后,湖州师院第三支突出的服务地方创新团队,也是学校培养高质量新人才的又一法宝。去年,信息与工程学院的成新民老师与上海航天局806研究所签订了一个121万元的合作项目,他带了4名青年教师和2名优秀学生一起研发,项目还没结束,2名毕业生全部留在了研究所工作。

  “顺利上岗,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做数据库,我读大学时跟着老师做项目时就很熟练了。”曾经跟着沈张果老师做过项目的李运松告诉记者,自己不仅进了好单位、拿了高工资,还轻松度过了入职适应期。那些参与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项目的学生,跟李运松一样,都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宠儿。鉴于这种可喜的成绩,青年教师肖浩为湖州一互联网企业开发娱乐平台时,一口气带了8名学生参与研发。

  为了全范围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湖州师院不少学院组建各类师生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由教师带着做项目,还通过一系列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间。生命科学学院调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时的比例,确保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为1∶1。并将原来“3.5+0.5”校内外培养模式改为“3+1”的模式,即校内学习3年加下企业实践1年。在学生最后1年的预就业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

  “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素质性就业能力、技能性就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应聘就职能力四大块,缺一不可。”湖州师院党委副书记周家健说,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探索和创新,他对未来几年湖州师院学生就业状况实现从量到质的攀升充满信心。 

                                    (记者 朱 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