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为师者说】双手绘未来 双笔写人生 ——记第七届“陆增镛教师奖”获得者常凌翀老师(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0-09-09

  常凌翀,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湖师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师范大学舆情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要从事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研究,曾主讲《传播学》《媒介素养》《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十讲》等课程。

  2016年出版学术专著《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曾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学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藏大学学报》《中国教育报》《新闻与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一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观点摘编7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和CSSCI论文30余篇,也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的媒介品牌与创意发展战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县级融媒体传播力研究”;另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市厅级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手握二笔 坚定人生
  自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硕士毕业后,常凌翀老师就开始了他的任教之旅,至今已有15年了。常老师一直认为“做一名好老师是无止尽的”,他始终对教师这个职业饱含敬重与热爱,并保持从一而终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这种情感的支撑下,他慢慢蜕变成现在的骨干教师。也是在此过程中,常老师“为人师长首先对自己的要求要高,要以身作则”的教学理念也不断成熟。
  “人生要有两支笔,一支是钢笔,一支是铅笔。钢笔用来制定目标和理想,一旦确定目标,我们就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前进;铅笔用来书写人生轨迹,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代表全盘否定,我们要时时刻刻拿起橡皮擦纠正错误。”这是常老师经常教育学生的话,他期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明确的目标,也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方面,常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独特的环节——新闻早餐时间,即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分钟的新闻讲述,并对学生进行点评。这个看似简单的举措却一举多得,在锻炼学生的胆量的同时又可以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彼此,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常老师不希望任何一位同学掉队,时常对落后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课后的辅导。
  “每一秒都有无限可能”。在新闻专业学习中,常老师将勤奋作为最重要的要求,唯有多写多练才可逐渐深入其中。常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常怀感恩的心,用奉献精神去完成任务,并在其中得以长进。而于老师而言,时代日新月异,只有与时俱进,与学生交友才能使课堂更易于被接受。更要牢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因材施教,用爱感化是拉进彼此关系的最有效途径。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常老师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精心计划、合理规划、严格落实、见缝插针、化整为零是我协调教学和科研的方法”。常老师表示阅读文献是科研的基础,尤其是处于瓶颈期的时候,换一种思维对科研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019年的一个项目中,常老师在建好框架之后几番摸索却不得进展,经过两名经验丰富的教授点播后,他大胆推翻之前的框架另辟蹊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项目也从而取得巨大进展。“每一次科研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做到‘大胆设题,小心求证'是关键。”常老师说道。
  荣誉是一份赞许,也是一份责任。对于功与名,常老师总是抱着一颗平常心。万事万物皆是缘分,一份荣誉仅仅是对某个领域的肯定,也仅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但他不会忘记自己永远在路上,自己依然在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白驹过隙,作为师院十几年发展的见证人,常老师对蓬勃发展的师院感到欣慰和振奋,对师院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也有着积极的期待。对于莘莘学子,常老师吩咐道:“一定要树立目标。大学是起点,是同学们新的人生阶段,要勇敢破浪。”对于自己,常老师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三思而后行的严谨作风,能够将工作做好、学生教好、科研做好、生活过好,用钢笔去制定自己的计划,用铅笔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律己以严 律人以暖
  “敬业、专业、担当。”许巧枝老师这样评价常凌翀老师。无论春夏秋冬,走在文学院的楼道里,她总能看到常老师伏案疾书。正因为常老师的敬业和勤奋,他的科研业绩极好,总在文学院名列前茅。
  在教师外出活动时,专业能力极强的常老师总是主动担负起拍照的重任;在教学活动中,常老师也颇受学生欢迎,他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付出努力、勇敢追梦,是学生心中真正的“励志哥”;在学院管理方面,常老师理解教师的不易,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从不吝啬对学院教师的帮助。
  许老师一直难以忘怀常凌翀老师的暖心鼓舞。那次她代表文学院参加校赛却发挥失常,但常老师丝毫没有责怪许老师,而是想尽办法安慰她,帮助她尽快调整好情绪,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大家眼中,常老师作为朋友是益友,作为管理者更是一位称职尽责又贴心的好领导。
  心怀关爱 引导进取
  在同学的眼中,常凌翀是一位性格和善、关爱学生的良师益友,但在教学方面,他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树立新生们危机意识,在课堂上常老师时常对学生强调要培养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要学会梳理和明确大学四年如何度过。
  “作为新闻班的学生,就要关心国家大事与身边小事,要不断发现,不断思考”,这是常常萦绕在陈梅耳畔的一句话,不断进取、不断思考也是常老师最重视的品质。陈梅是16级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在陈梅眼里,常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很有建树,更对自己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与指导。常老师给陈梅推荐了很多他的藏书,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推荐的《娱乐致死》和《此生未完成》这两本,让陈梅养成了看书的习惯。陈梅说:“我现在已经毕业了,在校时总是不珍惜跟随常老师学习的时光,现在回首才发现与常老师的每一次的谈话都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并逐渐变成人生的宝贵财富。”
  
  文字记者:费黎淼、朱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