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湖师校园里,有这样一个优秀群体,他们精心施教,他们潜心学术,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是桃李芬芳的“大先生”。汲取榜样力量,引领校园新风。今天起,校园网和官方微信同步推出《为学为师》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师大先生们,领略他们“为学、为事、为人”的动人事迹,激发奋进力量,用实际行动助力高水平“湖州师范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许巧枝老师
许巧枝,人文学院教师。承担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多门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的教学工作,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项、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拍摄《浙江语保纪录片》,编写《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卷》、《湖州方言词典》,主持建设浙北语言资源数据库。2021年荣获“浙北英才计划A类人才”。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许巧枝的文学启蒙来自于她的外祖父。在她的记忆中,童年是带着书卷气的,翻看《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等期刊,听着外祖父给学生上课,那颗文学的种子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许巧枝的外祖父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是河南洛阳的高中语文名师,培养出了很多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他的课堂极具魅力。
许巧枝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曾跟着外祖父去教室听他上课。那次课讲的是《林黛玉进贾府》,讲解课文时,外祖父把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清晰地画在黑板上,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重现。那节课,她和在座的学生们一样,都被外祖父形象生动的讲解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够成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像外祖父一样。”
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她遇到过好几位教授汉语言文学的名师,他们的学识和品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她,也让她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坚定了要将汉语言文学的火种传承下去的信念。
于是,许巧枝选择了在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大学毕业那年,外祖父叮嘱她说:“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精研教学,关爱学生,钻研业务,努力成长。”在她努力备考研究生的时候,外祖父又将珍藏多年的《说文解字》《方言》等语言学研究的经典书目赠与她,以此来鼓励她进行汉语言的研究。
教学相长 亦师亦友
“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备课,努力让我的学生们喜欢上我的课。”每学期开课前,许巧枝都会利用假期查找各种材料。她关注了十多个语言学的学术公众号,以便于在第一时间获取语言学最新资料。每次上课前一天,她还会反复演示自己的授课PPT,推敲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
许巧枝的课堂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把自己的科研所得带到课堂上。她在做科研时,十分注重做档案记录,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语言学的实证研究,并鼓励他们走科学研究的道路。授课过程中,除了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她还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讨论。作为老师,她真心希望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许巧枝曾带领学生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参加技术培训,还带着他们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访问,带他们参加语保项目的启动会、中期检查会、预验收会、验收会等。
她认为,老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在项目工作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她和她的学生团队互相信任、互相欣赏、通力合作。最终,语保项目在接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验收时,得到了专家的称赞。
▲许巧枝和她的学生们
润物无声 风化于成
许巧枝不仅是学生学术上的导师,更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导师。她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爱,面对仍处于花季和雨季的懵懂青年,作为班主任的她用心引导、用爱感化,为他们指点迷津,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一学年结束时,她的班里还有十多位同学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于是她组建了“个人提升计划”微信群,并在班级群发公告,号召学生志愿入群。她教导学生从基础的单词抄写开始,慢慢过渡到长难句翻译、阅读理解、作文模板背诵等。就这样,13名同学在她的陪伴和指导下不停地努力着,最终全部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学生考研,她更是全程陪同,与他们一起完成这场“马拉松”。许巧枝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和学生一起制定备考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关注学生的备考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处理好负面情绪;鼓舞学生的斗志,使他们全力投入备考……在正式进考场前,她还细心地给学生发信息提醒他们考试的注意事项,告诉他们要坚持把考试全部完成;她也在群里预祝学生考研成功,让学生带着好心情上考场。在考试结束后,她收到一位学生的信息:“老师,谢谢您,幸亏有您考前的提醒,不然我真的考完英语就想要放弃了。”
此外,对于班上部分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许巧枝给予他们“润物细无声”的呵护。有一位学生的家庭比较困难,每年暑假,许巧枝都会主动帮助她申请助学金,解决她的学费问题。寒暑假期间,许巧枝还会带着她做项目,给她发放助研费,从一定程度上为她解决了生活费困难的问题。在平时生活中,许巧枝一直鼓励她努力向学、励志成才。在老师的激励下,这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大学期间拿到了各种奖学金。
作为班主任,许巧枝真正做到了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因此,学生们也十分感激这位亦师亦母的老师。去年毕业季,20170422班全体学生向班主任许巧枝老师表达了最真心的感谢,感谢她四年来的辛勤付出。浓浓师生情,拳拳桃李意,她和她的学生诠释了最纯真美好的师生情谊。
肩担责任 传播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
许巧枝认为,语言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科学的语言理念十分重要。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她积极推广国家语言文字,配合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持建设浙北语言资源数据库。
这些年,许巧枝做了大量服务地方的工作,参与横向科研项目4项。在主持编写《湖州方言词典》时,她翻遍各种书籍,对每个字都进行仔细揣摩。比如,湖州方言中的“浞”,意思是“淋”,许巧枝一开始联想到的是动词“濯”,意思是“洗”。但是再三推敲后发现,“洗”和“淋”是不一样的,于是她查阅《广韵》,发现“浞”的语音和语义都对得上,这才正式确定下来。在编写《湖州方言词典》的过程中,她提升了业务能力,加深了对湖州地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觉得自己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了。
▲学界前辈张振兴先生指导许巧枝语保项目预验收
许巧枝说:“高校老师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求索,并精研教学方法,要把自己的科研所得融入到课堂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助力学生的成长”。从教以来,她始终以致力科研、精研教学、助力学生成长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老师。
学生记者:叶欣玙、戚思源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7026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